近日,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发文表示,“王传福,请教育好你的团队,水军也需要将(讲)素质,你说我们是棒子车,请先反思一下你的产品?BYD品牌名字好听吗?不就是一句骂人的话吗?哪天你的产品能不在大街上自燃?何时你能标真实里程数?何时你可以不弄虚作假?何时中国海关乘用车出口数据第一名是你?”
杨洪海以7连问,将矛头直指比亚迪及其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值得一提的是,杨洪海似乎真的有些“急火攻心”,居然连讲素质都能打成将素质。
当然,需要清楚的是,此次风波源于一则讨论。2月14日,杨洪海在某平台上称:搞汽车的都知道,15万以内坚决买油车,性价比最高。大家都懂得,因为电车的成本放在那里,厂家和经销商都需要赚钱(目前除了特斯拉,大家都在亏钱,但特斯拉没有15万以内的产品)。
此外,他原帖中附加了一张起亚刚上市新款K3的宣传照。
该帖发布之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在下方留言表示,“比亚迪秦dmi,九万八,了解一下。”“我选9.98万的比亚迪秦,毕竟落地跟你这个油车落地价差不多,还比你省油,还比你先进。”也有网友调侃称,“15万以内的电车仅仅一款海豚就要超过起亚了吧。”
网友的直接站队帖子中并未提及的比亚迪,让杨洪海在第二天直接开怼比亚迪,其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帖称,“很有趣的事情,我在脉脉上发了一条关于15万MSRP(市场指导价)价位内选油车还是电车的话题(只提到了特斯拉没有15万以内的产品,一个字都没提比亚迪),结果竟然引来了一帮比亚迪水军攻击我。井底之蛙的世界真的很可怕!”
与此同时,在帖子下面的评论区,杨洪海直接开怼粉丝,其中不乏“(比亚迪)为什么要水军这么low的营销手段”,“(起亚)全球第三,销量比比亚迪高多了”,“你BYD有本事全球卖车盈利460亿,不要靠政府补贴活着啊,不要靠糊弄客户赚钱”等回复。
对于有网友关于“起亚还没凉吗”的质疑,杨洪海也“回怼”道,“挺好的,(起亚)去年赚了460亿人民币”。
但是,随着事件的发酵,杨洪海的新浪微博账号评论功能已开启一键防护模式,部分内容暂不展示,也就是微博下面的评论内容已无法查看。
对于这场“口水战”,比亚迪方面只是在2月16日晚间,通过新浪微博@小迪快报上发文并“点名”杨洪海称,“祝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先生新年工作顺利。”
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概如此。
此次事件也引起了舆论的诸多解读,无外乎集中在几个观点:一是杨洪海急了,眼看着自主品牌愈发崛起,而起亚,乃至整个韩系车却呈现出半死不活的状态,难免让其产生急眼的心态;二是新起亚K3与比亚迪2023款秦PLUS DM-i冠军版上市时间相差无几,但订单量却是天差地别,杨洪海此举是“碰瓷式营销”。
对此,汽车有智慧不置可否,毕竟究竟孰对孰错,估计没人能够准确下结论。但是,由此事联想起,在很长时间里,合资品牌是不会把自主品牌当作竞争对手的,为什么这次起亚要大张旗鼓的“艾特”比亚迪呢?
说到根上,相差专家可谓是一针见血:
“如何看待中国汽车的发展,对任何国际品牌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一些品牌视之为洪水猛兽,一直试图扭转这一时代大势,他们很少“反省”和“思过”,只将中国自主品牌崛起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政策的“偏袒”。这些“反思”实质上就是“国际品牌中心论”的延续,是对中国汽车发展内生动力和时代发展大势的否定,把自己的品牌当成世界汽车发展的根源和主宰,这是典型的傲慢与偏见。”
中国汽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国际品牌的“施舍”或“恩赐”,更不由国际品牌主导,澎湃不息的内生动力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汽车的发展,是中国人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以比亚迪为例,有一位网友在回复杨洪海时说,“比亚迪也曾被骂很多年,但他们只是在默默搞技术,起亚遇到的问题和当初的比亚迪一样。”这位网友提醒,“起亚的重点不是嘴上还击,而是要让自己强大起来。”
甚是中肯。
其实,不少国际品牌都已经认识到自主品牌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他们在面对时,首要问题并不是攻击中国崛起,而是探求在未来如何与中国汽车共存。这是看清历史发展大势、合乎世界汽车发展潮流的理性呼声。也正是如此,起亚最正确的做法本应该是,与中国自主品牌携手寻找和扩大利益交汇点,深化和推进务实合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杨洪海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绝不包括与中国品牌掀起所谓的口水仗。(采写 |汽车有智慧 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