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再度牵手长安汽车,意欲何为?
- 作者: 汽车超话
- 汽车资讯
- 阅读: 0
- 2023-11-30 10:47
自打华为进军汽车行业以来,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华为到底要不要造车”。因为华为的研发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一旦下场,恐怕就会有很多车企面临巨大的挑战,惨遭淘汰也不是没有可能。
华为曾说过不造手机,但是后来华为手机不仅从三星手中抢走了大部分的高端用户,而且也给苹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作为国内手机巨头的小米手机,也一度被逼近生死线,如果不是被美方制裁,估计现在的华为手机可能又是一番光景。同时呢,华为曾表示不会造电视,可是后来的华为智慧屏,一度让电视厂家手足无措。
所以说,对于华为到底造不造车,很多车企还是吃不准,担心自己只是被拿来“练手”,从而导致它们没那么放心和华为展开真诚的合作,那这对于华为发展智能汽车业务也是百害无一利的。
但这一次,华为说不造车,可能就真的不造车了,至少从目前来看,已经再度实锤了。
11月26日,长安汽车正式宣布,其与华为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内容显示,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而长安汽车将投资该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支持新公司成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产业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产业领导者。
同时,长安汽车及其相关方的持股比例将不会超过40%,并且新公司将会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放开股权,也就意味着未来或将还会有更多车企加入该公司,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也就是说,长安只是一个股东,而负责生产问界汽车的赛力斯也收到了华为的入股邀约,以此来看,此前与华为已经有合作关系的厂商,例如奇瑞、江淮、北汽等也极有可能都会加入。而且,三电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在这一领域各大厂商似乎已经是卷无可卷了,因此,智能化又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华为的技术又是现成的,对于参与入股的车企来说,不仅能减少一笔不小的研发投入,还能缩短整车研发周期,同时又能得到股权分红,所以不排除后期还会有更多车企加盟。
但是,华为为何要这样做?目前的合作模式发展不下去了吗?
众所周知,从2019年以来,华为智选车模式始终在“打不造车的擦边球”。从“帮助车企卖好车”一步步深入,延伸到产品定义、开发、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环节,虽说华为一直在强调它不造车,但是,赛力斯却被一度视为华为的代工厂,表面看上去华为已经是无限接近造车业务了。
因此,在外界看来,赛力斯只是在卖车,并没有掌握智能化的灵魂,这就导致了上汽不愿意跟华为合作,也不愿意交出灵魂。不仅是上汽,广汽也结束了与华为的合作,除这两家车企之外,还有一大部分也都选择走自己的路,拒绝华为灵魂。
而华为这边,其车BU事业部发展至今,其经营状况一直也没有很明显的起色,一度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单元,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根据统计,截至2022年,车BU的研发团队已经达到了7000人,累计投入高达30亿美元。而根据华为2023年半年财报显示,车BU营收只有10亿元,明显与投入规模不匹配,而在华为上半年3109亿元的销售收入中更是显得微不足道。按照此前计划,华为车BU将在2025年实现盈利,就目前来看,这一目标实现难度极大。
所以,华为似乎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利弊,只能把自己的灵魂共享给车企,再加上股份权益,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车企加入鸿蒙生态圈,同时还能为华为分担一定的资金投入,摊薄研发成本,尽快实现利润净增长,减少智能车业务对华为整体盈利水平的拖累。
但是,车企也不仅仅是担忧灵魂的问题,华为虽然冲破了美方的制裁,拿下手机芯片高地,但是不排除西方国家会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而目前很多中国车企,都在冲击海外市场,那它们也担心,一旦用了华为技术,会影响自己的海外战略。所以,也不排除,其它车企抱团其它科技企业,比如百度和大疆,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也有着能够和华为掰手腕的实力。
当然,华为为了坐实华为不造车,其设立的新公司将会独立运作,且业务范围内的部件和解决方案均由新公司为整车客户提供,并且相关消息还指出,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该公司业务范围内相竞争的业务。
而新公司的业务则覆盖了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方面,与目前华为车BU事业部涉及的业务范围十分接近,而且华为会将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全部转入新公司,这就意味着,华为应该就是要完全剥离车BU事业部,再一次向外界宣告,华为确实不造车,赶紧过来合作吧!
其实,有关华为剥离车BU事业部的传闻早已广为流传。11月23日,华为车BU事业部被传出将从华为体系中被剥离。并且还有两种传闻的方案,一种是华为车BU板块估值2500亿元,转手后的第一大股东将会是重庆市国资委,而长安汽车是唯一一家参与收购的车企,作价375亿获得华为车BU事业部15%的股权,兵装集团持股约5%。第二种是长安汽车将以3000亿元的价格,获得车BU事业部30%的股份,不过华为与长安方均已经辟谣,现如今,华为剥离车BU事业部的传闻也已基本实锤,只不过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夸张。
那这次为什么是长安汽车呢?
阿维塔品牌作为此前与华为合作的产物,凭借华为赋能,其在智能化方面,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同时,华为还和长安旗下深蓝品牌签署了整体的智驾战略合作,使得深蓝在智能化方面,也将得到不小的提升。而此次达成协议后,双方的合作将会更加深入,甚至比之前的与华为合作的阿维塔HI模式又大幅度前进了一步,往后都是兄弟,也不会说谁是亲儿子谁是干儿子了。
而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件事情也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1月30日,华为正式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显示,华为将与重庆市政府携手打造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产业链和生态,助推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
协议如何落地呢?那就只能找有代表性的,且有实力的企业展开具体合作。而长安汽车的大本营就在重庆,且拥有国资背景,位列重庆市经济100强中的第二名,更是重庆制造业百强中的老大,其一年的销量超过200万辆,属于重庆市的支柱型企业,而且由于它与华为的合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长安汽车是非常适合担当战略落地的先锋,所以由此可以发现,长安与华为的此番合作,还有很强的地区政府战略意图。
而从市场角度来看,特斯拉FSD即将入华,其实力不容忽视,此前在国外,特斯拉的充电接口标准都被很多车企所采纳,所以,不排除特斯拉也会把其他车企慢慢都统一起来,形成智能汽车时代的特斯拉智驾生态,而且马斯克也有过类似的言论。那如果要是真实现了,这个体量是非常庞大的,要知道,想撑起智驾这片天,不仅要堆芯片、拼算力,还要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所带来的大数据作为基础,这一点,特斯拉明显占优。
此外,虽然国内智驾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普及率还是太低,即使华为智驾遥遥领先,含华量仍不到10万辆。所以,华为要想对抗特斯拉,就必须在近几年内,推出一个能够出货量达到百万辆级,且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车企,从而拿到至关重要且体量更大的大数据。
除此以外,国内智能汽车的相互拼杀也是非常惨烈,各股新旧势力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生怕自己被淘汰出局。并且很多车企为了保住灵魂,抢占智驾领域的高地,还全力发展全栈自研,再加上华为此前的智选车模式也是备受争议。同时,华为的外部竞争压力也非常大,既要挑战博世、英伟达等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又要与大疆、Momenta、百度等国内厂商厮杀。基于此,也能看出,若想挑战各方势力,仅凭华为一己之力是很难的,必须通过成立新公司,改变战略,吸纳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应敌。
车叔总结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华为已经不甘心只做智能汽车时代的参与者,而是要做领头羊,但是,对于华为而言,想要实现遥遥领先的量级,至少从现阶段来看,是非常难的,而且本次两家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还只是意向性文件,具体怎么合作、如何落地等等细节并没有得到披露,所以未来的走势还充满未知数。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华为的愿景达成了,也是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大家都能用上鸿蒙座舱和华为智驾,但是千篇一律的鸿蒙座舱和华为智驾,或许会呈现出垄断之势,那么趁机涨价也不是没有可能。